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27 浏览次数:次
2023年滨湖区教育系统“卓越计划”校长进阶研修活动,12月16日学员们来到杭州,开展为期一周的跟岗研修。
名校“零距离”
在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学员们深入了解学校办学历史、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聆听“党建工作、清廉学校建设”等专题讲座,切身参与年级组长、班主任培训会。校方围绕“立足九年一贯,依托课程项目,实现五育并举”作讲座,详细介绍学校德育特色工作的开展情况,让学员们受益良多。
在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学员们详细了解学校“一集团三学校五校区”的办学情况,听取“紫藤文化”介绍,聆听王校长作《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建设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报告,零距离感受学校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
深入教学一线,通过随堂听课、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课程、特色德育等建设情况。
专家“面对面”
期间江苏省东南教育研究院(江苏行思培训有限公司)特邀请方教授、俞教授分别作专题讲座。
方教授围绕“学生在中高考中失分的四大重要因素”“考试命题的原则”“学考测验作业与作业设计”等主题,向学员们介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提供了改进教学策略的方向以及宝贵的实践经验。
俞教授结合杭州地域教育背景,谈校长成长的科研意识。从自觉意识:以科研推动自身成长,从行动路径:了解态势、做好研究、关注课堂、有效规划两个维度分享。
研讨“全维度”
跟岗学习期间学员们分组围坐,围绕“课程评价体系”“开发课程资源”“教学管理”等方面,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享交流,并就“校园文化”“德育管理”“思政一体化”“教师培养”等话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分享成熟经验,解答工作困惑。
感悟“多视角”
雪浪中学副校长 金花
景成实验学校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分享让我印象深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一是科学组建,分工明确。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二是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在合作交流时敢发言、能发言。三是围绕提纲,共同探究。要设计小组活动提纲,让学生将发现和思考记录下来。四是科学评价,适时引导。建立“小组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元、科学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取长补短。
江大附中副书记 吴君
通过研修,我意识到,“作业设计”是赋能核心素养生长的催化剂。我认为应从“知识应用、探究体验、实践操作、创新设计”等四个方面思考设计。知识应用方面,要注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探究体验方面,要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知识应用场景中进行体验和探究活动。实践操作方面,要设计跨学科的主题化作业,以小组的方式合作完成作业。创新设计方面,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峰影小学副校长 许永亮
我对安吉路实验学校“教师培养”的做法感受颇深,学校以“健康尚美、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育人目标为导向,实施“紫藤·三梯·两群落”教师培养工程,根据年龄分布、成长现状,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全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认为,对于教师的培养,应该以目标为导向,除了公开课、阅读书籍、论文撰写数量等近期目标,还应有3-5年长期目标,两者结合,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育英实验小学副校长 蒋磊
通过本次研修,我意识到,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校长领导力的大模型,借鉴“数据、算法、算力”,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滨湖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学生如同数据,学校要挖掘和提炼这些数据中的价值,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其次,课程如同算法,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要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再者,师资和办学条件如同算力,优秀的教师和良好的办学条件能营造出适宜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作为校长,需要制定政策来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反馈机制保持系统“稳态”运行,这种“稳态”并非停滞不前,而是如同高速行驶的高铁,在保持快速前进的同时,确保车身稳定。
南师蠡小副校长 姜心赟
通过本次研修,我对中小学一体化发展有了自己的思考。我认为,“中小学一体化评价体系”的改革,可以探索“五四制”代替“六三制”。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可以将1-5 年级设置为小学段,6-9 年级为中学段,创新学段课程,打造中小学一体化评价系统,其优势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轻负高质,抓住小学评价的“难点”。以“7 年级质量监测”代替“6 年级毕业考试”,巩固提升学生知识、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为“幼小衔接”做准备。二是厚积薄发,直击中学冲刺的“痛点”。让学生保持稳定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让家长看到中学介入的后发优势,看似“卷”在后面,却能“飞”向前面。
教育信息研究办公室副主任 朱青
跟岗期间,我们聆听了安吉路实验学校余淑君校长介绍的学校备课组建设的具体做法。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提升集体备课实效。一是优化机制。学校要立足教师结构、学情现状,探索适宜的集体备课机制。二是人人参与。备课组长要带领组员围绕“教什么?培养什么?重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等方面进行思考,按照“初备教案、集体研讨、二次设计”的流程,充分调动每位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三是骨干引领。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辐射引领作用,以强带弱、以老带新,实现经验的传承和理念的更新。可以邀请课程改革专家为一线教师指点迷津,解答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
相信学员们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学习、反思、磨砺,把“潜力”变为“实力”。在“可塑性”中发现更多“可能性”,在新征程上担使命,挑重担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编辑 | 石玉英